图片:汉文化广场雕塑群
丨实锤,襄阳再添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2月31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确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告,汉城景区名列其中,为此次襄阳唯一一家获评者。
汉城,寄予了多少,凝聚了多少,也欣慰了多少,而在以品质为本、铸文化之魂的理念引导下,却早已是传承满满,创新满满,收获满满。
丨“汉味”十足 传承千年汉文化
巍巍大汉,熠熠辉煌。光武故里,帝乡枣阳。
2016年9月26日,由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大型复古建筑群在枣阳开园,从此枣阳有了一张新名片——中国汉城。
临水顾盼,秀逸挺拔,“中国汉城”横亘于枣阳城东,与近在咫尺的浕水沙河共同构成枣阳“名水、名景、名城”的精致格局。
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这是一座根据考古发现复原的完整汉代都城,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外城、内城、宫殿区、后宫区、御花园、灵台和明堂辟雍、官寺(衙署)、太学、街市、寺庙等。从建筑的整体布局到单体形制,都充分利用了对汉代的考古成果,建筑与景点的名字,均采用东汉都城洛阳相同的名称,使“中国汉城”的建筑文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
近年来,汉城景区始终坚持以建筑为外形,以文化为内核,以影视为媒介,以旅游为载体,以研学为抓手,以产业为依托,着力把汉城建设成为文旅融合的新高地。
目前,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40多万人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促进就业8000余人。景区已成为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广告创意产业园区、省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同发展。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目前景区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0亿元,完成建设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2013年6月,市民文化广场建成开放;2014年7月汉城国际影城开业运营;2015年1月汉城酒店开业运营;2015年8月汉街食尚坊开市;2016年9月,汉宫外城景区开园迎宾。
相应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2017年2月,影视拍摄基地开工建设,5月张艺谋《影》剧组进场取景拍摄;2017年10月,汉宫灵台地动仪体验馆开放;2018年2月,汉宫内城朝殿区开放,上演大型宫廷实景剧《光武登基大典》;2018年3月,研学游基地正式投入运营;2018年6月30日《寻梦大汉·汉颂》正式公演;2018年10月,明堂辟雍汉陶展馆、汉画像石展馆、青铜器展馆开放;2019年7月汉街长乐坊开市;2019年9月《丝路传奇》全息剧场开放。
青少年研学旅行是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作为首批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基地。一年来,已先后接待全省及河南、安徽等地区共计近25万名中小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深受各界好评。
丨“软硬”兼施 创新细节和运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旅部门的指导下,汉城景区投入巨资全力推进景区4A创建工作,在景区拓展、产品开发、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及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且有明显成效的工作,有力提升景区软硬件水平和品牌效应。
“近年来,我们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参照‘一标三则’规范等,全面加强了景区软硬件建设。”汉城董事长李世国说,自创4A工作开展以来,汉城按4A级旅游厕所标准新建旅游厕所A级5座、AA级3座、AAA级2座,升级改造第三卫生间,同时配备儿童座椅、母婴护理台、儿童小便器、热水器等。
图片:湖北省示范爱心母婴室
汉城对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进行广泛征集,并在考究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了二十八项民俗互动体验,古代运动会让你脑洞大开;书画、根雕、手工陶艺、汉服、汉代礼仪体验等古代娱乐活动,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文化的精髓;手工纺线、古法酿酒、皮影戏、评书大碗茶,无不透露着古代的民俗民风……
图片:汉城景区活字印刷字库
璀璨歌舞,再现大汉风云。为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改变单一旅游观光运营格局,建设了一个建筑古典、设施现代的汉颂剧院,携手阳光媒体集团打造一台汉文化大型4D多媒体剧目《寻梦大汉·汉颂》,以一个“汉”字触动一个民族的情感,再现一段风云跌宕的汉朝历史。
两千余年来,枣阳作为千古帝乡,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诗词歌赋。中国汉城的横空出世,把历史上的古城,把历史长河里的片段,从书本上,从地下请到了现实生活中来,用耀眼夺目的方式宣告了枣阳的帝乡之名。
如今,行走在汉城,便民服务措施到位,同时,提升文化景观景点,聚集了古法造纸、活字印刷、剪纸、陶艺、布艺等二十多项非遗项目和民俗展示,让游客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片:景区特色研学课程·扎染
自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后,有相继20多家剧组进驻拍摄,大型4D多媒体剧目《寻梦大汉·汉颂》公演一年来,演出307场,累计观看人次23万人次;汉城艺术团近200名演职人员每天在景区为游客表演《御林军开城迎宾》《光武登基大典》《光武帝校场点将》等节目,使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张艺谋《影》大片在汉城影视基地拍摄现场
丨“立足”汉城 擦亮千古帝乡文化品牌
文化不仅仅需要传承、创新,更需要丰富、擦亮。汉城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住建部门在汉城景区及周边开展了形象亮化工程,升级汉城广场夜景;统一汉城周边建筑风格,在旅游宣传营销上,对外举办专场旅游推介活动;加大与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合作力度,形成汉城宣传风景线;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不断加强行业培训力度,聘请专家开展了专题强化培训;积极对待游客投诉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加快投诉处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对汉城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店进行行业整顿及规范管理。
省文化和旅游厅4A级旅游景区评定验收组对汉城景区创建工作进行了现场评定及验收,通过实地查看、亲身感受、邀请第三方暗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汉城创建4A级景区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成为本次襄阳唯一一家获得者,取得骄人成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优势,增强文化自信。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这正是基于文化高度、生态高度和消费需求的有机结合,也是旅游景区内容支撑的核心要求。汉城景区将荣誉作为新的起点,以“汉光武帝刘秀”为历史原点,上溯下拓,深入发掘汉文化核心资源和文化精髓,致力打造中国汉文化核心地标、华夏汉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张静 刘阳)
中国汉城位于湖北省枣阳市,是枣阳市第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核心区项目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汉代建筑精华与古典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大型复古建筑群。功能为影视拍摄、展示汉民族文化、旅游观光、市民休闲娱乐、弘扬佛学文化、完善城市功能等。外景基地占地3000亩,规划为影视拍摄外景地、旅游休闲养生地和生态农业建设区。
中国汉城是以建筑为外形,以文化为内核,以影视为媒介,以旅游为载体,以研学为抓手,以产业为依托的汉民族文化展示项目。整个项目定位是中国汉文化核心地标、华夏汉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本图文来自网络转载,如有冒犯请谅解,联系我删除。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图片:汉文化广场雕塑群
丨实锤,襄阳再添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2月31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确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告,汉城景区名列其中,为此次襄阳唯一一家获评者。
汉城,寄予了多少,凝聚了多少,也欣慰了多少,而在以品质为本、铸文化之魂的理念引导下,却早已是传承满满,创新满满,收获满满。
丨“汉味”十足 传承千年汉文化
巍巍大汉,熠熠辉煌。光武故里,帝乡枣阳。
2016年9月26日,由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大型复古建筑群在枣阳开园,从此枣阳有了一张新名片——中国汉城。
临水顾盼,秀逸挺拔,“中国汉城”横亘于枣阳城东,与近在咫尺的浕水沙河共同构成枣阳“名水、名景、名城”的精致格局。
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这是一座根据考古发现复原的完整汉代都城,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外城、内城、宫殿区、后宫区、御花园、灵台和明堂辟雍、官寺(衙署)、太学、街市、寺庙等。从建筑的整体布局到单体形制,都充分利用了对汉代的考古成果,建筑与景点的名字,均采用东汉都城洛阳相同的名称,使“中国汉城”的建筑文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
近年来,汉城景区始终坚持以建筑为外形,以文化为内核,以影视为媒介,以旅游为载体,以研学为抓手,以产业为依托,着力把汉城建设成为文旅融合的新高地。
目前,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40多万人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促进就业8000余人。景区已成为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广告创意产业园区、省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同发展。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目前景区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0亿元,完成建设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2013年6月,市民文化广场建成开放;2014年7月汉城国际影城开业运营;2015年1月汉城酒店开业运营;2015年8月汉街食尚坊开市;2016年9月,汉宫外城景区开园迎宾。
相应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2017年2月,影视拍摄基地开工建设,5月张艺谋《影》剧组进场取景拍摄;2017年10月,汉宫灵台地动仪体验馆开放;2018年2月,汉宫内城朝殿区开放,上演大型宫廷实景剧《光武登基大典》;2018年3月,研学游基地正式投入运营;2018年6月30日《寻梦大汉·汉颂》正式公演;2018年10月,明堂辟雍汉陶展馆、汉画像石展馆、青铜器展馆开放;2019年7月汉街长乐坊开市;2019年9月《丝路传奇》全息剧场开放。
青少年研学旅行是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作为首批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基地。一年来,已先后接待全省及河南、安徽等地区共计近25万名中小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深受各界好评。
丨“软硬”兼施 创新细节和运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旅部门的指导下,汉城景区投入巨资全力推进景区4A创建工作,在景区拓展、产品开发、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及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且有明显成效的工作,有力提升景区软硬件水平和品牌效应。
“近年来,我们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参照‘一标三则’规范等,全面加强了景区软硬件建设。”汉城董事长李世国说,自创4A工作开展以来,汉城按4A级旅游厕所标准新建旅游厕所A级5座、AA级3座、AAA级2座,升级改造第三卫生间,同时配备儿童座椅、母婴护理台、儿童小便器、热水器等。
图片:湖北省示范爱心母婴室
汉城对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进行广泛征集,并在考究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了二十八项民俗互动体验,古代运动会让你脑洞大开;书画、根雕、手工陶艺、汉服、汉代礼仪体验等古代娱乐活动,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文化的精髓;手工纺线、古法酿酒、皮影戏、评书大碗茶,无不透露着古代的民俗民风……
图片:汉城景区活字印刷字库
璀璨歌舞,再现大汉风云。为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改变单一旅游观光运营格局,建设了一个建筑古典、设施现代的汉颂剧院,携手阳光媒体集团打造一台汉文化大型4D多媒体剧目《寻梦大汉·汉颂》,以一个“汉”字触动一个民族的情感,再现一段风云跌宕的汉朝历史。
两千余年来,枣阳作为千古帝乡,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诗词歌赋。中国汉城的横空出世,把历史上的古城,把历史长河里的片段,从书本上,从地下请到了现实生活中来,用耀眼夺目的方式宣告了枣阳的帝乡之名。
如今,行走在汉城,便民服务措施到位,同时,提升文化景观景点,聚集了古法造纸、活字印刷、剪纸、陶艺、布艺等二十多项非遗项目和民俗展示,让游客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片:景区特色研学课程·扎染
自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后,有相继20多家剧组进驻拍摄,大型4D多媒体剧目《寻梦大汉·汉颂》公演一年来,演出307场,累计观看人次23万人次;汉城艺术团近200名演职人员每天在景区为游客表演《御林军开城迎宾》《光武登基大典》《光武帝校场点将》等节目,使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张艺谋《影》大片在汉城影视基地拍摄现场
丨“立足”汉城 擦亮千古帝乡文化品牌
文化不仅仅需要传承、创新,更需要丰富、擦亮。汉城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住建部门在汉城景区及周边开展了形象亮化工程,升级汉城广场夜景;统一汉城周边建筑风格,在旅游宣传营销上,对外举办专场旅游推介活动;加大与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合作力度,形成汉城宣传风景线;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不断加强行业培训力度,聘请专家开展了专题强化培训;积极对待游客投诉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加快投诉处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对汉城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店进行行业整顿及规范管理。
省文化和旅游厅4A级旅游景区评定验收组对汉城景区创建工作进行了现场评定及验收,通过实地查看、亲身感受、邀请第三方暗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汉城创建4A级景区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成为本次襄阳唯一一家获得者,取得骄人成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优势,增强文化自信。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这正是基于文化高度、生态高度和消费需求的有机结合,也是旅游景区内容支撑的核心要求。汉城景区将荣誉作为新的起点,以“汉光武帝刘秀”为历史原点,上溯下拓,深入发掘汉文化核心资源和文化精髓,致力打造中国汉文化核心地标、华夏汉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张静 刘阳)
中国汉城位于湖北省枣阳市,是枣阳市第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核心区项目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汉代建筑精华与古典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大型复古建筑群。功能为影视拍摄、展示汉民族文化、旅游观光、市民休闲娱乐、弘扬佛学文化、完善城市功能等。外景基地占地3000亩,规划为影视拍摄外景地、旅游休闲养生地和生态农业建设区。
中国汉城是以建筑为外形,以文化为内核,以影视为媒介,以旅游为载体,以研学为抓手,以产业为依托的汉民族文化展示项目。整个项目定位是中国汉文化核心地标、华夏汉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五一自驾C线】:5月1-3日-自驾竹山官渡武陵峡+大九湖+神农架自驾3日游
【五一E线】:5月2特价39元/人
本图文来自网络转载,如有冒犯请谅解,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