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寺庙,很多人首先不会想到辽宁苦修的大悲寺僧人,肯定首先会想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僧人。说起少林那可是天下闻名,少林功夫更是有着“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誉,随着我国近现代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商业人士也喜欢到少林寺来拍电影、拍电视。
随着商人对少林寺的大力宣传,很多国内外游客慕名来到这座少林寺,少林寺的门票费更是一度攀升,成为了河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河南少林寺的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多了很多身份和商演,商业化越来越严重。
但在我国东北地区,就有着这么一座特别的寺庙,不放功德箱,没有募捐箱,不接受香客钱财施舍,每年还定期下山苦行,被称作“中国最干净的寺庙”。
大悲寺原址位于海城市毛祁镇唐王山南坡,历史久远。曾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同治元年等屡经修葺。光绪八年增修多处建筑,寺院规模空前。
此后历经战乱,社会跌宕,僧众遣散。1993年,落实宗教政策,将大悲寺整体迁移重建,原址的古寺石碑、殿堂的砖瓦木材、"大悲寺"寺名等物质文化古迹,全部迁至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村一个叫做慈沟的山坳中。
大悲寺从来没有对外发展过旅游业,进去之后,里面没有募捐箱和功德箱,烧香是免费的,从来不进行任何关于钱财的佛家信物买卖,对于所有的佛事活动都是采取结缘的方式。相比其他佛教寺庙动辄几十几百一炷的香,大悲寺确实更普度众生些。也没有任何需要你投钱的地方,所有的东西都是寺方供给的。
大悲寺不做开光仪式,这也是大悲寺一大特殊。寺内妙祥法师说,佛教并不存在开光一事。现在很多寺院将开光变成一种敛财的方式,这些都是违背佛法的宗旨。
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寺中和尚的苦修,大悲寺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坚持苦修的寺庙,当真是难能可贵。僧人每天定点起床,定点读诵戒律,保持佛陀制度,和古代一样去民间托钵乞食。
大悲寺拥有着严格的食寝戒规,那就是僧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过了中午12点之后不许在进食任何东西。在每年的8月寺庙还会组织僧人进行行脚活动,规定行脚途中禁止乘坐交通工具,目的就是为了远离寺庙的安逸,以淡泊人生的态度去看待世间百态。
妙祥师父在行脚的途中,遵守戒律不住旅店,在树林、桥洞等地方过夜。有一次,在农村一户人家的草垛边,有弟子拿了些草,给妙祥师,师勒令其送回。一次乞食中,弟子乞讨的饭掉到地上,满是泥土、沙石,就直接倒在旁边的鸭子食盆中,想给鸭子吃了。师知道后,马上到鸭子食盆中捡起来,用水洗后吃掉。师傅说:施主的供养,给他们种福田,当知道因果。
大悲寺僧人每年的行脚历程约为600公里,历时十五天,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修行,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了辽宁省大部、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大悲寺僧人行脚的目的就是在于为了更好的让人们对佛法更加地了解,塑造天下僧人的形象。
大悲寺僧人常常自己动手建寺、修路,在寺里,僧人们出坡你不会看到有人偷懒,年轻僧人自不用说,一些重活老僧人干不了就在一旁干些帮忙的轻活。居士们也个个能干,干起活来默不作声,轮到谁都会主动去干最累最难的活,令人赞叹。有些住了年头长了的居士熟悉各类工程机械的使用,让人敬佩。
大悲寺僧人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大部分是大学生,出家前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工程师。他们的出家并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因情感受挫,而是实践自己的信仰。但在大悲寺,有多高的文凭都是不值得夸耀的,在这里,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学历。这里比的是智慧,比的是发心,比的是勇猛精进。
一位在大悲寺住了多年的居士曾说,师父们的持戒精严撼动了不知多少官员、大款。有的跪在师父前要供养金钱,师父说不要。想供养师父几座殿宇说可以派驻多少现代化工程车辆来施工,师父说自己的弟子能盖。师父是想多给弟子们一些造寺院的机会来修行锻炼,来积攒出家的福报资粮呀。
我们都知道儒家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清静无为。佛家追求无欲无求、渡己渡人。可是现在的佛家,我们很少看见渡己渡人的禅意,看见的只是无尽的敛财。使得越来越的人对佛家越来越反感。
但是始终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持本心,不忘初心。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像海城大悲寺这样的寺庙,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的人,也许就是他们那份不商业化的坚持吧!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说起寺庙,很多人首先不会想到辽宁苦修的大悲寺僧人,肯定首先会想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僧人。说起少林那可是天下闻名,少林功夫更是有着“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誉,随着我国近现代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商业人士也喜欢到少林寺来拍电影、拍电视。
随着商人对少林寺的大力宣传,很多国内外游客慕名来到这座少林寺,少林寺的门票费更是一度攀升,成为了河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河南少林寺的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多了很多身份和商演,商业化越来越严重。
但在我国东北地区,就有着这么一座特别的寺庙,不放功德箱,没有募捐箱,不接受香客钱财施舍,每年还定期下山苦行,被称作“中国最干净的寺庙”。
历经跌宕,坐落山坳
大悲寺原址位于海城市毛祁镇唐王山南坡,历史久远。曾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同治元年等屡经修葺。光绪八年增修多处建筑,寺院规模空前。
此后历经战乱,社会跌宕,僧众遣散。1993年,落实宗教政策,将大悲寺整体迁移重建,原址的古寺石碑、殿堂的砖瓦木材、"大悲寺"寺名等物质文化古迹,全部迁至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村一个叫做慈沟的山坳中。
不接受任何金钱供养
大悲寺从来没有对外发展过旅游业,进去之后,里面没有募捐箱和功德箱,烧香是免费的,从来不进行任何关于钱财的佛家信物买卖,对于所有的佛事活动都是采取结缘的方式。相比其他佛教寺庙动辄几十几百一炷的香,大悲寺确实更普度众生些。也没有任何需要你投钱的地方,所有的东西都是寺方供给的。
大悲寺不做开光仪式,这也是大悲寺一大特殊。寺内妙祥法师说,佛教并不存在开光一事。现在很多寺院将开光变成一种敛财的方式,这些都是违背佛法的宗旨。
严守戒律,甘于苦行
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寺中和尚的苦修,大悲寺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坚持苦修的寺庙,当真是难能可贵。僧人每天定点起床,定点读诵戒律,保持佛陀制度,和古代一样去民间托钵乞食。
大悲寺拥有着严格的食寝戒规,那就是僧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过了中午12点之后不许在进食任何东西。在每年的8月寺庙还会组织僧人进行行脚活动,规定行脚途中禁止乘坐交通工具,目的就是为了远离寺庙的安逸,以淡泊人生的态度去看待世间百态。
妙祥师父在行脚的途中,遵守戒律不住旅店,在树林、桥洞等地方过夜。有一次,在农村一户人家的草垛边,有弟子拿了些草,给妙祥师,师勒令其送回。一次乞食中,弟子乞讨的饭掉到地上,满是泥土、沙石,就直接倒在旁边的鸭子食盆中,想给鸭子吃了。师知道后,马上到鸭子食盆中捡起来,用水洗后吃掉。师傅说:施主的供养,给他们种福田,当知道因果。
大悲寺僧人每年的行脚历程约为600公里,历时十五天,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修行,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了辽宁省大部、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大悲寺僧人行脚的目的就是在于为了更好的让人们对佛法更加地了解,塑造天下僧人的形象。
身体力行,实践佛法
大悲寺僧人常常自己动手建寺、修路,在寺里,僧人们出坡你不会看到有人偷懒,年轻僧人自不用说,一些重活老僧人干不了就在一旁干些帮忙的轻活。居士们也个个能干,干起活来默不作声,轮到谁都会主动去干最累最难的活,令人赞叹。有些住了年头长了的居士熟悉各类工程机械的使用,让人敬佩。
大悲寺僧人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大部分是大学生,出家前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工程师。他们的出家并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因情感受挫,而是实践自己的信仰。但在大悲寺,有多高的文凭都是不值得夸耀的,在这里,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学历。这里比的是智慧,比的是发心,比的是勇猛精进。
一位在大悲寺住了多年的居士曾说,师父们的持戒精严撼动了不知多少官员、大款。有的跪在师父前要供养金钱,师父说不要。想供养师父几座殿宇说可以派驻多少现代化工程车辆来施工,师父说自己的弟子能盖。师父是想多给弟子们一些造寺院的机会来修行锻炼,来积攒出家的福报资粮呀。
我们都知道儒家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清静无为。佛家追求无欲无求、渡己渡人。可是现在的佛家,我们很少看见渡己渡人的禅意,看见的只是无尽的敛财。使得越来越的人对佛家越来越反感。
但是始终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持本心,不忘初心。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像海城大悲寺这样的寺庙,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的人,也许就是他们那份不商业化的坚持吧!这才是真正的修行。